十字路口的贸易政策——印度尼西亚的故事:国际贸易和商品的政策问题,研究系列第 28 号

报告地区:印度尼西亚
发布时间:2005年02月28日
继 1990 年代末的危机和随后的世界经济放缓后,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确定是推进贸易改革、停滞不前还是加强保护。虽然自由化的理由已被广泛接受为经济政策的长期目标,但贸易的收益并不总是很快到来,宏观经济危机加剧了这种情况。改革的延迟和不确定的好处,加上调整的成本,抵消关税收入损失的需要,以及某种程度的干预以促进工业化可能带来的好处,都促成了这种优柔寡断。对世贸组织多边谈判的支持现在似乎三心二意,有人呼吁加强保护。随着多边谈判进展缓慢,注意力不可避免地转向区域和双边协议。 印度尼西亚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案例研究,说明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积极考虑的替代贸易战略的潜在收益和成本。东盟地区最近宣布深化其承诺,并正在考虑将协议扩大到包括中国、日本和大韩民国等国家。与美国达成双边协议也是可能的。在此背景下,印度尼西亚的贸易政策选择范围从增加保护到积极推行双边、区域和多边倡议。 全球一般均衡分析的结果为政策制定者指出了几个有趣的含义。该模型的结果表明,增加保护会导致经济损失,而停滞不前和更多的自由化会产生经济收益。经过全面调整后,印度尼西亚从 WTO 体系内保守的乌拉圭回合式结果估计每年收益总额估计为 3.8 亿美元(占 GDP 的 0.22%)。然而,完全自由化的东盟加上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区域贸易协定的年收益估计为 23 亿美元,同样经过调整。印度尼西亚可以通过单方面自由化来获得这些好处的一半。单边、区域和多边自由化收益的主要来源是在取消对汽车等政治敏感部门的关税后提高了效率。这提高了许多下游部门的生产力。区域一体化产生了显着的贸易转移效应,非成员国的境况更差。该结果对其他重新考虑其战略的国家有影响。...
十字路口的贸易政策——印度尼西亚的故事:国际贸易和商品的政策问题,研究系列第 28 号pdf预览版
十字路口的贸易政策——印度尼西亚的故事:国际贸易和商品的政策问题,研究系列第 28 号pdf完整版

试浏览已结束,继续查看需

查看全文
回到顶部
公众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