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驱动的全球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它引发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迫使政治家、政策制定者和公民参与到关于全球经济体系未来的辩论中,以便为所有人带来包容性和可持续的成果 这些关于全球化的讨论还引发了关于全球机构的有效性和问责制的辩论,并为更大程度的区域一体化重新注入了活力。随着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庆祝成立 50 周年,现在是评估该组织业绩记录的好时机关于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过去,成功的区域主义实验涉及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的更大程度的一体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盟代表了一种替代方法,它融合了更广泛的经济和政策经验 例如,与欧盟和欧盟等区域协议不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东盟是一个更灵活的安排,强调建立共识和非正式规范,而不是法律结构和独立执行规则
尽管东盟有时会因其计划执行速度缓慢而受到批评,但东盟成立 50 周年正值经济全球化的“拐点”,自由化、私有化和自由贸易协定的标准方法已不再是默认的政策选择由于对这些措施所带来的经济成果的怀疑越来越大,以及政治不满和反对越来越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盟的区域一体化制度风格可能会更慢,但从长远来看,在政治上更可行——正如一位评论员所说,东盟永远不会在线性时尚;就像一只“进两步,后退一步,侧身”的螃蟹,但进步也同样是实实在在的
在许多方面,东盟一体化的症结在很大程度上是“边境”措施的“旧贸易议程”的故事,特别是关税削减这一议程有助于维持出口扩张、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改善和社会指标,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地区相媲美 随着地区议程转向“边界后”措施,这种更深层次的一体化能否推动较发达的成员国从中等- 高收入地位(新加坡除外) 特别是,随着参与全球价值链(GVCs)已成为当代发展战略中的传统智慧,东盟的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试金石,因为该地区依赖外国直接投资引领出口多元化和工业化
如此一来,东盟的发展模式与东亚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后者明确寻求维持非常高的国内资本形成率,并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培养“国家冠军”。直接绘制是错误的政策教训或盲目模仿东亚模式,但鉴于其成功达到高收入地位,东亚发展的历史很可能为东盟国家提供微妙而有益的启示。全球价值链表明,东盟可能需要在未来几年务实地寻求新的政策方向 事实上,在全球经济规范和治理(尤其是在区域层面)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对“东盟模式”进行战略性修改可能更加可行。增强大国与东盟的竞争性接触
在审查了东盟在关键政策领域的一体化之后,该文件提出了“东盟方式”模式和愿景的战略转变,可以推动该地区未来 50 年的发展雄心。
第二节和第三节简要介绍了东盟和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制度演变背景,然后总结了过去 50 年的广泛经济成就。第四节和第五节评估了东盟区域一体化的状况和商品领域的实施情况和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分别是第六节研究东盟地区的基础设施合作问题,重点关注各种区域和次区域倡议第七节分析东盟成员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出口多样化,使用“追赶” ” 发展框架 本节还包括两个案例研究,探讨升级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科技创新的区域趋势第八节提出了“东盟方式”模式的战略转变,并就影响其演变的事件提供了结论性意见,重点是中国在区域发展金融中的作用...
东盟50周年:区域一体化的成就与挑战pdf预览版东盟50周年:区域一体化的成就与挑战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