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评估了最不发达国家内部国际贸易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可以使贸易成为这些国家减少贫困的更有效机制的国家和国际政策。
报告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在减少最不发达国家的贫困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这在他们中的许多人中并没有发生。在一些国家,这种失败是由于贸易表现疲弱,但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在 1990 年代实现了高于 1980 年代的出口增长。贸易扩张未能使减贫成为可能,这与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薄弱有关。此外,存在大规模贫困和重大金融缺口的经济体的出口扩张趋势会产生排他性而非社会公平的经济增长。在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国内冲突与贸易贫困密切相关。
报告显示,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在 1990 年代采取了贸易自由化政策。它们还获得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市场准入。但贸易自由化加上加强市场准入并不一定等于减贫。许多最不发达国家非常需要一个公平的多边贸易体系,但由于除了自由化的一般原则之外没有对处境不利的国家进行有意义的特殊待遇,因此仍然无法从该体系中获得太多好处。
如果过去的趋势持续下去,到 2015 年,最不发达国家很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中极端贫困的主要发生地。国际贸易与减贫之间更有效的联系有助于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在需要在三个方面采取行动:将贸易和发展问题纳入国家减贫战略的主流;增加国际金融和技术援助,以提高国内生产和贸易能力;并促进更有利的国际贸易制度。后者包括:
经合组织国家逐步取消对最不发达国家产生不利影响的农业支持措施,
新的国际政策,以减少对负面商品价格冲击的脆弱性并应对矿产经济面临的特殊挑战,
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更有效的市场准入优惠,辅以供应方优惠,以及
加强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南南合作。...
2004 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将国际贸易与减贫联系起来pdf预览版2004 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将国际贸易与减贫联系起来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