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差距,即“数字鸿沟”。高收入国家的人成为互联网用户的可能性是低收入国家的人的 22 倍以上。安全的互联网服务器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粗略指标,在高收入国家的普及率是低收入国家的 100 多倍。在高收入国家,手机普及率是低收入国家的 29 倍,主线普及率是低收入国家的 21 倍。相对于收入,低收入国家的互联网接入成本是高收入国家可比服务成本的 150 倍。个别国家内部也存在类似的分歧。 ICT 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农村地区往往不存在。
该报告概述如下:
第一部分介绍了 2004 年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扩散指数 (ICTDI)。一个国家的 ICTDI 与其收入和人类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该指数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 (HDI) 衡量。排名靠前的主要是北美、西欧和亚洲四小龙的工业国家,而许多排名较低的国家则来自非洲。由于 ICTDI 衡量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的结果,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排名相对稳定;然而,排名较低的国家比排名靠前的国家波动更大。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看到无论使用何种衡量标准,都存在数字鸿沟,并且国家排名相当一致。尽管低收入国家有许多网吧和其他电信中心,但高收入国家的人成为互联网用户的可能性是低收入国家的人的 22 倍以上;这意义重大,因为世界上 37% 的人口生活在低收入国家。
第三部分介绍了来自中国、智利、博茨瓦纳、新加坡、印度和美国的案例研究。这些国家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们将 ICT 自由化——私有化、竞争和独立监管——与负责任的政府规划、投资和采购相结合。我们简要概述了每个国家制定电信政策的广泛政治和经济背景,描述了该政策并检查了一些结果。
第四节回顾了电信及其私有化、竞争和独立监管 (PCR) 的历史和成功,但也考察了它的一些局限性。这些数据以及数字鸿沟的持续存在表明,虽然从历史上看是有益的,但 PCR 在许多国家可能已经达到了收益递减的地步,我们现在需要超越 PCR。该部分最后考虑了构建公共互联网骨干网的建议,该骨干网将为竞争的服务提供商提供中立的连接点——我们在案例研究中看到的折衷策略类型。
报告最后附有关于计算 ICTDI 的方法的附录,以及显示 2004 年国家 ICTDI 值和 1997-2004 年排名的附件。...
数字鸿沟报告:2005 年 ICT 扩散指数pdf预览版数字鸿沟报告:2005 年 ICT 扩散指数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