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统计数据和趋势:非加太地区

报告地区:中国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4日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ACP)于 1975 年根据乔治城协议成立,旨在与欧盟谈判和实施合作条约。今天,该集团包括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的 79 个成员国。其目标还超越了最初的任务,包括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成员国融入世界经济以及加强成员国在贸易、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合作。本研究描绘了该集团的贸易和贸易政策结构,并讨论了深度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 非加太集团的经济和贸易结构支离破碎,因为成员国在地理上分散在世界各地,具有不同的地理和经济特征。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地方生产能力、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异质性,以及非加太在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缺乏明确举措,往往阻碍了区域内贸易和经济联系的发展。许多成员国高度依赖初级商品出口,出口收入依赖少数发达国家市场。然而,ACP 内部贸易具有更高的制造和技术含量,因此提供了使出口产品多样化和增加 ACP 国家在更复杂产品中的国内含量的可能性。 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NTM) 仍然是促进成员国贸易增长的障碍以及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其他挑战。有时,ACP 地区的平均关税税率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农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高于工业产品。区域内贸易也往往面临比区域间贸易更低的关税税率。然而,在影响国际贸易流动方面,非关税措施仍然比关税更为重要。 海运是世界商品贸易的支柱,但在许多非加太国家,其效率不足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快速增长。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该地区的电子商务也表现不佳。 非加太国家在商业环境中的表现因不同指标而有很大差异。成员通常在创业方面得分较高,但在执行合同和跨境贸易方面表现不佳。总体商业环境的弱点以及其他因素阻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和成员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流入非加太国家的人均 FDI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 ACP 的劳动生产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 24%。虽然非加太太平洋地区的生产力差距最大,但加勒比地区的表现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 2009 年以来,非加太国家成功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好转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此后差距已大大扩大。在过去 5 年中,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体的贸易条件 (TOT) 恶化,削弱了本世纪初基于商品价格的 TOT 飙升。近期美元兑多种货币的升值也为许多非加太国家的出口市场带来了暂时的价格优势。 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总结了非加太集团的历史,概述了非加太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成员国面临的一些挑战。第二部分提供了过去十年中非加太国家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说明性统计数据。该部分包括贸易结构、服务贸易和投资流动、贸易便利化、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以及国际竞争力等各项指标。虽然该部分介绍了整个 ACP 集团最常用的一些贸易指标,但其他一些数据比较了 ACP 三个地理区域的结构和表现: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
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统计数据和趋势:非加太地区pdf预览版
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统计数据和趋势:非加太地区pdf完整版

试浏览已结束,继续查看需

查看全文
回到顶部
公众号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