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方式估算贸易成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挑战,大多数措施和研究仅涉及一些成本组成部分,例如国际运输成本或贸易交易中涉及的官方费用和收费。然而,在 2011 年,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发布了第一个国际贸易成本数据库,其中包含亚洲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其中包括跨境而非内部交易所涉及的所有额外成本。该数据库随后在 2012 年底与世界银行合作完善并扩展为一个全球数据库,现已覆盖 180 多个国家,并为制造业和农业部门提供贸易成本衡量标准。该数据库提供了一个非常广泛的国际贸易成本综合衡量标准,其中包括与满足进出口监管要求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因货币、语言、文化和地理距离差异而产生的成本。与进出口相关的国内和国际航运和物流成本也包括在内。
特定国家的贸易成本绩效因贸易伙伴以及所交易的商品类型而有很大差异。总体而言,亚太地区许多经济体的贸易成本有所下降,但要解决非关税壁垒(NTB)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事实上,尽管亚太经社会的估计表明,该区域的许多经济体在过去十年中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它们也表明,在许多情况下,近一半的成本降低可能归因于关税削减。
一些成本因素是贸易伙伴的位置、文化或历史所固有的,可能难以通过政策解决,至少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是这样。这些成本有时被称为“自然”贸易成本。其他成本因素,例如关税税率、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可用性、有利的汇率、有利的商业环境或透明和简化的边境程序,可能会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影响。
亚太经社会的研究表明,亚太地区的关税贸易成本一般占双边综合贸易成本的 0% 至 10%,而其他与政策相关的贸易成本(即非关税性质)则占双边综合贸易成本的 60% 至 90%贸易成本。自然贸易成本因所考虑的伙伴国家而异,但平均占贸易成本的 20% 以上。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下载完整说明。]
有关降低亚太地区贸易成本的其他说明,请参见:http://www.unescap.org/resources/notes-reducing-trade-costs-asia-and-pa......
降低贸易成本:来自亚太经社会-世界银行贸易成本数据库的启示pdf预览版降低贸易成本:来自亚太经社会-世界银行贸易成本数据库的启示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