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域生产网络的起源和发展规则:选定行业的案例研究(AWP No. 101)

报告地区:中国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1日
作者:Biswajit Nag 和 Debdeep De 原产地规则 (RoO) 是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非常重要。今天的大多数工业产品都包含来自不同国家的投入(例如汽车、电子产品等),在交易时,确定其原产国变得很重要,因为关税取决于原产国。国际生产网络 (IPN) 促进了这种新的贸易模式,使货物在到达最终消费者之前经过多个地点。因此,随着生产网络跨空间扩展,此类产品的贸易可能会增长,但最终消费不会相应增加。因此,简而言之,RoO 定义了交易产品的国籍。认识到 IPN 的重要性,亚洲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枢纽,不断增加的区域贸易协议在此过程中充当促进者。与传统最终产品贸易相比,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或优惠贸易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是分散贸易的关键因素。由于每个生产阶段的附加值通常相对较少,因此这种贸易可能对贸易成本和原产地遵守规则所产生的延误更为敏感。在这样的安排中,RoO 试图确保关税优惠仅适用于成员国的进口产品,而不是其他进口产品。 目前的研究对亚太地区选定的区域贸易协定 (RTA) 中的 RoO 进行了批判性调查,并试图研究与某些行业的区域内贸易的联系,例如纺织品、集成电路形式的电子产品、和汽车零部件。该研究针对特定贸易协议的 RoO 条款,比较了它们的限制性和产品特定特征(如果有的话),并试图将它们与行业内贸易指数的变化联系起来。 该研究的主要假设是具有相对简单的 RoO 的 RTA/FTA 促进了行业内贸易,从而帮助 IPN 增长。如前所述,零部件通常是低价值产品,因此减少壁垒应该会增加零部件贸易,而零部件贸易占亚洲内部贸易总额的很大一部分。该研究主要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完成。对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如AFTA、SAARC、日本-新加坡、印度-泰国、东盟-中国等)的RoO条款进行了详细研究。 该研究表明,即使关税税率不那么低,具有产品特定规则的更简单的 RoO 也可以成为贸易的催化剂。该分析指导我们评估协议中针对 IPN 可能增长的行业特定限制。通过回归分析还注意到,较高的RoO限制指数抑制了产业内贸易的正增长。政策制定者将通过其在扩大 IPN 方面的潜力获得这些 RoO 对发展影响的经验证据。...
亚洲区域生产网络的起源和发展规则:选定行业的案例研究(AWP No. 101)pdf预览版
亚洲区域生产网络的起源和发展规则:选定行业的案例研究(AWP No. 101)pdf完整版

试浏览已结束,继续查看需

查看全文
回到顶部
公众号
联系我们